人力资源管理
首页 > 专业设置 > 人力资源管理

(转载)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胜任力模型讲座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胜任力模型讲座



      为丰富学生们的线上课程,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邀请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王明杰教授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开展了题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胜任力模型》的讲座。讲座于2022年5月11日(周三)下午14:00如期举行。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胜任力模型》讲座会议截屏)


专家介绍



      王明杰,中国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现代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讲座内容



      王教授首先以腾讯的胜任力模型为引,为同学们详细具体地介绍了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的概念。胜任力构成要素的模型主要分为胜任力冰山模型以及胜任力洋葱模型。在讲到胜任力冰山模型时,王教授根据冰山模型的层次划分,为同学们具体地介绍了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社会角色、知识以及技能这六大层次。


      洋葱模型由内而外表现为动机、特质、态度、价值观、自我形象、知识、技能。动机是推动个人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特质则表现出一个人对外部环境与各种信息的反应方式与倾向,可以从它看出一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情况下的工作状态;态度因情况而变,本质上是个人动机、个性相对持久稳定的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如此,王教授更是讲解了一个新的胜任力模型—企鹅模型,企鹅模型有着“形象有趣、框架统一、标准规范”的新特点。企鹅模型改变了以往的各通道模型框架不统一的情况,统一划分为通用能力、组织影响力、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与通道,根据这四个维度,确定符合本通道特点属性的具体能力项,进一步规范能力描述。


(讲座会议截屏)


      紧接着王教授提出了“为什么微软更青睐聪明人”这个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同学们踊跃回答。其中,康琳琳同学回答道:“聪明人各方能力都比较强,微软要求的能力有专注度较高等特点,聪明人更容易达到组织的要求,对公司发展有很大帮助。”;赵洋鑫同学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微软的很多工作内容都对创新要求比较高,聪明是一个先天稳定性比较高的一个素质。”。对同学们的积极回答,王教授也给予了全面且客观的点评。


      通过王教授引导同学们分析“华为胜任力模型”,使同学们了解到,胜任力模型就是价值评价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全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华为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三大模块,一是,以企业目标与使命为导向形成的绩效管理体系;二是以职位、流程以及组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三是以任职资格、胜任力模型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在王教授的讲解中,同学们也对华为的职位描述、招聘选拔、任职资格管理、后备干部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培训管理都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最后,王教授总结到,胜任力模型只有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元素有机地结合才会起作用。而华为的评价体系正是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紧紧相联的。


(讲座会议截屏)


      最后,王教授对同学们在讨论环节提出的“小企业是否需要构建胜任力模型以及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如何将胜任力模型的理论知识与招聘的实践相结合”等问题一一地做出了专业的解答。



学习感想



      通过王教授逻辑性极强的演绎和诠释,让同学们了解"胜胜任力模型"工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变革作用,如果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胜任素质的作用就是使"主干通畅,旁枝清晰,根基深远,硕果累累"。的确,工具的变革和正确的思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知识资本时代的重要特征。王教授的讲座让同学们认识了胜任素质识别的工具和方法、以及如何识别高绩效员工的方法。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学生们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