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实践 燕理在行动|国际商学院微光公益学院“三下乡”以手工形式传播非遗文化(四)
爱暖童心,情系病房。近日来,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微光志愿服务社致力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志愿者们赴燕达陆道培医院新阳光白血病病房,开展了一场非遗特色书签制作活动,志愿者们从裁纸、描线,再到雕刻、染色,每个步骤都细致认真,为白血病患儿送去关怀,同时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同学们的合照) 活动当日,志愿者们携带精心准备的彩纸、画笔、干花等物料抵达病房,将满载关爱与温暖的制作材料分发至各个病区。为迅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营造积极向上氛围,志愿者们首先组织开展了“听到水果请拍手”的互动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节奏中,孩子们精神专注、反应敏捷,清脆的掌声与欢快的笑语此起彼伏,有效缓解了病房的紧张情绪,增进了志愿者与孩子们的距离。 (同学们正在教导小朋友) 进入非遗书签制作核心环节,志愿者们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采取一对一指导的形式,耐心细致地教授孩子们绘制图案、剪裁纸张、粘贴干花等技艺。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身体不适,积极动手参与创作。女孩子们细心描绘心中的“美好家园”,男孩子们则尝试勾勒生动的小动物形象。活动现场秩序井然,气氛温馨融洽,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和完成作品后纯真的笑容,成为病房中最动人的画面。 (同学们正在教导小朋友)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一张张融入传统元素、充满童真创意的手工书签陆续完成。这些书签不仅凝结了孩子们的巧思妙想,更承载着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传统文化的初步感知。志愿者们将作品精心收集,在病房公共区域进行集中展示,形成了一道传递社会正能量、展现文化魅力的风景线。 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通过此次活动,扎实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引导青年服务基层群众,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行动。它不仅有效缓解了白血病患儿群体的身心压力,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动手能力和自信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特殊群体中生根发芽,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活动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责任担当。国际商学院微光志愿服务社将为传播社会文明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