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彩缤纷 “团”聚青春|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学子赴北京范围内高校“马季杯”座谈会,共探相声传承新篇
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万象归春曲艺社陈家宝、马一鸣、王若熙子等同学为精进相声技艺并提升表演水平,于本月代表学校赴北京中关村,参与第五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宣介暨交流座谈会(北京站)。该活动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华曲艺学会、天津市文联、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宝坻区政府联合发起创办,央广网、新华社等媒体已作相关报道。 (第五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宣介暨交流座谈会(北京站) 此次活动由第五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组委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曲艺家协会、北京央小贝电影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有限公司承办,集结北京多所高校曲艺爱好者同场切磋,搭建起相声艺术传承交流的青春实践平台。 (参加人员) 活动伊始,现场便弥漫着浓厚的曲艺氛围。来自各高校的同学们风格各异,却都怀揣着对相声的热忱。座谈会上,主办方详细宣介“马季杯”的宗旨愿景,强调传承马季先生的艺术精神,旨在为高校相声创作者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推动相声艺术在校园深耕远扬。 (交流环节) 交流环节中,燕理学子积极发声。陈家宝分享社团排练中剧本打磨与细节雕琢的经历,坦言“每个包袱与贯口都藏着对相声的执着,要让传统与青春融合”。马一鸣就校园相声创新提出建议,主张结合校园生活与网络热梗,同时强调“创新不能丢了根本,传统技法是基石,需在传承中探索让同龄人易接受的新表达”。王若熙子提及社团常组织观摩经典,从侯宝林、马季等前辈作品中汲取灵感,“边学边创,探索大学生相声特色路径”。 活动现场,各高校代表围绕相声的传承与实践展开交流,并分享了与专业院团的合作模式,以及借助短视频、校园展演等方式扩大传播影响力的经验。行业前辈现场指导创作结构与表演节奏等专业要点,向高校学子强调“说学逗唱”的传统根基,同时鼓励他们将青春视角与时代思考融入创作,使传统艺术在融入年轻人生活体验中焕发新活力。 此次座谈会为燕理学子提供了汲取经验、拓宽思路的平台。通过交流,他们看到了校园相声发展的多样可能,明晰了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之道。学子们表示,将把收获融入万象归春曲艺社的日常,推动创作更具青春活力与文化深度的作品,助力相声艺术在校园持续焕发生机,并以青春力量为“马季杯”相声传承使命增添新注脚,让传统曲艺在校园绽放青春之花。(第五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宣介暨交流座谈会(北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