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生工作

实践特辑 燕理在行动|“星火乡研”实践团深入胜芳古镇体验非遗拓印技艺,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

(同学们正在体验拓印)

  为深植文化自信,响应“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号召,亲身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生命力,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微光公益学院“星火乡研”实践团继前期深入调研后,于7月14日实践团走进胜芳古镇非遗小馆,开展了一场非遗拓印技艺体验活动,在墨与纸的交融中解码传统技艺,探寻活化传承的青春路径。

(同学们正在体验拓印)

  古技今承,方寸之间承载千年智慧。实践团走进胜芳古镇的非遗小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以“拓印”技艺为窗口,向实践队员们展示了地方历史与民俗的深厚底蕴。传承者在展示润纸、覆版、捶打等精湛技艺的过程中,还阐释了拓印作为文化载体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古老的记录方式,更是传承文化的桥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同学们正在体验拓印)

  匠心初试,青年之手复活纸上春秋。实践团队员们全神贯注地观摩,化身“非遗学徒”,亲自体验拓印的每一步骤,深刻感受着这一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在传承人的引领下,拓印作品逐渐展现,揭纸成韵,实践团成员敲打出“顺遂”字样和生肖“蛇”的图样,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感悟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这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深入学习,更是对文化传承的领悟和实践。

(同学们正在体验拓印)

  体验结束后,队员们围绕拓印技艺的可持续传承与创新应用与传承人展开探讨。传承人指出,胜芳古镇的传统技艺目前面临市场受众相对狭窄的困境。这些技艺的传承者多为年长者,而年轻一代在兴趣培养和认知传承上出现了断层现象。除此之外,年轻劳动力的短缺,使得对这一传统技艺感兴趣并愿意学习的人数寥寥无几,传统拓印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形势令人堪忧。

  针对当前现状,实践团审慎提出建议:应积极开发拓印体验活动,将其打造成为面向中小学生的研学课程,并出版具有趣味性的操作手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带走的记忆”,从而有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

(同学们正在体验拓印)

  此次“星火乡研”实践团深入胜芳古镇非遗小馆的考察活动,是志愿者们在深入乡土、解码文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此次活动不仅使青年学子在细致的拓印实践中深刻领悟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赋能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学子们以现代视角审视传统技艺,积极探索市场推广的新路径,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实践团坚信,通过跨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传播方式,胜芳古镇的拓印技艺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